為深入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,我所把安全生產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抓手,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,圍繞“強化紅線意識、促進安全發展”主題,全面開展“安全生產月”活動,以“四嚴四實”狠抓安全生產,強化責任意識,開展宣傳教育,落實安全措施,組織全面檢查,整改安全隱患,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的“安全”服務。
嚴把安全責任關,落實組織領導。“預防為主、安全保障在先”,所領導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,將安全生產工作納入部門綜合目標考核,與市衛生局簽訂2014年安全工作目標任務書,與單位各科室、重點部門簽訂安全責任狀,班子成員和各部門負責人履行“一崗雙責”,構建出由上而下、專兼結合、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責任網絡。按照上級部署和文件精神,制定“安全生產月”活動計劃,細化活動的方式內容,讓活動有章可循。召開所領導辦公會議,臨床部、培訓基地、科研研發、總務科等分別召開專題宣傳貫徹會議,落實宣傳、培訓和檢查,力求實效。
嚴把安全意識關,落實宣傳教育。堅持“三貼近”(貼近實際、貼近具體工作、貼近員工患者)、“三面向”(面向科室、面向班組、面向員工),通過開展內容新穎、形式多樣、員工廣泛參與的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和安全文化建設活動,普及安全知識,弘揚安全文化,強化“紅線”意識。一方面加大載體宣傳力度,懸掛“安全生產月”主題宣傳橫幅,設置網絡宣傳專欄,張貼櫥窗宣傳海報,以多種方式強調安全生產的重要性;另一方面開展“六個一”活動,組織觀看一部警示教育片、開展一次安全生產月征文、組織一次消防滅火演練、開展一次心肺復蘇培訓、組織一次緊急疏散模擬演練、開展一次食品安全知識學習,營造出積極參與“安全生產月”活動的良好氛圍,進一步激發員工的主導性、主動性和創造性,并有效運用到安全生產實踐中,培養“自主安保、相互安保”、“緊急避險、應急處理”能力。
嚴把安全防護關,落實保障措施。以切實維護員工和服務對象的人身、財產安全為工作重點,做好各項安全防護工作,為人民群眾利益建造一面堅實的安全“防護墻”。一是以制度規范強化安全管理。嚴格執行作業資格準入制度,從事電氣、管道、危化品、放射性實驗等工作的人員,必須按規定持有效證件上崗,并定期對相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和安全知識培訓,做好勞動安全防護措施;制定《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視頻監控系統管理制度》確保視頻監控系統安全有效正常運行,夯實單位安全管理基礎,為單位內部安全提供更有力的監控。二是以專項行動消除安全隱患。完善廢化學試劑、化學廢料、實驗廢棄培養基專項處理,提高醫療廢物處置的規范度,減少安全隱患,保護環境;開展集體宿舍文明衛生、安全專項評比,切實提高宿舍的文明度、安全度和舒適度,使大家真正住得安全、放心;開展防汛防臺專項準備,準備沙袋,疏通雨水管網,清理化糞池、污水處理池、隔油池,實施全所污水處理監測,高溫前及時進行高大樹木噴藥除蟲處理、修剪綠化殘枝,以有效的準備工作來防范自然災害險情;開展安全保衛專項綜治,整頓單位及周邊的交通秩序,在門口非機動車道增設禁止車輛隨意停放標志,引入外包服務,規范停車場管理,充實門衛及夜巡隊伍,使治安秩序更加穩固。
嚴把安全檢查關,落實工作整改。以“五查五看”為主線,將自查與督查相結合,對消防、生產安全各環節進行重點檢查,一是查設備,看配電設備、醫用氧氣設備、電梯、鍋爐、消毒器、室外霓虹燈支架是否安全牢固;二查人員,看夜巡、消控、變電值班人員夜間巡視是否到位,醫療科研人員安全防事故意識是否到位;三是查食品,看食堂食品采購渠道是否正規、盛器是否清潔、生熟食品是否分類、冰箱有無過期霉變食品;四查物品,看化學實驗品、消防用品、醫用消耗品是否擺置妥當,實驗和醫療廢棄物是否處理得當;五查場所,看集體宿舍、培訓基地、醫院病區等人口密集區是否存在安全隱患。即查即改,不拖不等,建立安全檢查臺賬,根據一般隱患、較大隱患等不同等級制訂當場整改、限期整改、協調整改等不同方案,落實整改措施、責任、資金、時限和預案,及時總結好的經驗方法并加以推廣,形成“自查——督查——整改——強化——保持”的良性循環和對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工作氛圍,切實踐行群眾路線、安全穩定發展。(組織人事科 苗迪)